賀楊振寧教授八十大慶
自來科學看西洋,
物理如今有李楊;*
規範論中求一統,*
纖叢再究引力場。*
注:
(1)楊振寧先生是第一位獲得Nobel獎金的中國籍科學家。據筆者所知,他在1960年代才入美國籍。
(2)愛因斯坦的最後二十年,致力於統一場論而未成。現在看來,楊先生和Mills博士所提的規範場理論,已為統一場論打下了堅實基礎。一字唐音雖為入聲,但今日國音或拼音均讀陰平,不合絕詩格律。
(3)楊先生近年運用纖維叢幾何來研究萬有引力場,我們企望他有大成。力字為仄聲,亦不合絕詩格律。不過統一場論和萬有引力場都是物理學名詞,無法以別的字取代其中任何一字,只能作為特例。好在古今著名詩人所作的犯格絕詩也不少,應可不必過份拘泥。
楊振寧先生乃是物理學史上的大物理學家之一。他對物理學的發展,有多方面的貢獻,非此處所能詳論。其犖犖大者:
1956年,他與李政道先生認為,弱作用中宇稱守恆定律不一定真確。他們同時建議,可以由觀測從極化的鈷-60放射出來的電子分佈方向來檢驗。同年底,吳健雄教授以她卓越的實驗,證明了觀測結果的確不遵守宇稱守恆定律。因此,李楊二氏於1957年同獲Nobel物理獎。
1960年代以來,許多得到Nobel物理獎的理論工作,都是從楊先生和Robert L Mills 教授提出的規範場理論發展出來的。他們的規範場理論,其實已成為最近三十餘年統一場論的基礎。
楊先生並首先運用纖維叢幾何來研究萬有引力。假以時日,或將有大成。
另外,他在統計力學方面也做了不少奠基工作。由於他的前瞻性,還有許多工作,其重要性正在逐漸顯示出來。
筆者於1963年,在耶魯大學初識楊先生。他當時正在耶魯訪問。蒙他不棄,連續數次,在他辦公室中為我講解他當時對高能碰撞現象的許多想法。由於其他原因,筆者在這方面並未多下功夫。有負他的厚意,至今耿耿於心。1966年,他來Buffalo時,曾問及清華同學鄒祖德兄。立即告以鄒兄在台大電機系名列前茅,又是台灣高等考試狀元,資質自然是好的。後見鄒兄與閻愛德兄在楊先生指導下,大有成就,衷心深以為喜。1970年,又接楊先生信,囑準備在美國科學協進會(AAAS)年會上,作一題為“中國學者對美國科學發展的貢獻”的報告,他可提供材料幫我。不巧我正要離美,去英國牛津大學訪問一學期,已定好一星期內起程。以致又一次方命,覺得十分抱歉。謹借此機會,向他一併致謝。敬祝他健康快樂,福壽雙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