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4。石鐘拜祠堂
參拜祠堂世代延,
相隔幾近四十年;
三房奉父連袂至,
一柱清香祭祖先。
1982年暑期,應樊恭庥校長邀請,在北京工業大學講學,吾兒世康同行。事畢,回瑞安探望父母。決定祖孫三代專程赴石鐘,參拜祠堂。因車位限制,由我父子為大房,松海弟為三房和世強侄以長孫代表二房,陪同父親共五人前往。
石鐘原屬青田,今屬文成。筆者依稀記得,抗戰前五、六歲時,曾隨父母去祭祠堂,相隔已近四十年矣。當年交通困難,搭小木艇(俗稱大嶨艇),趁漲潮順飛雲江上行,當日至高樓過夜。從此江中一路淺灘,已無潮水影響。船夫必須入水,以人力拖牽,逆流而上。到嶨口,再過一夜。換乘竹排(即現在漓江、楠溪江常見,用以吸引遊客漂流的竹排,當年卻是正經的交通工具),逆水撐至大嶨,又過一夜。然後乘小轎需四小時爬山,才能抵達石鐘。
這次由溫州僑辦安排,上午七時從家中出發,不需兩小時抵大嶨(今文成縣治)。稍作停留,會同文成縣接待人員,直奔石鐘祠堂。不料祠堂前院,天井中及戲台上滿是人群,看樣子全村大多數人都來看熱鬧了。可惜祠堂只是一座空建築,其中只有一張供桌。居然能平安通過十年文革期而未被砸掉,也就不錯了。我們也只準備了簡單香燭,沒甚可觀。不過世康出生於美國,五歲第一次到故鄉參見祖父母。這次他九歲,祖孫三代五人,專程來拜祠堂,也可說是一次中華文化教育。從祠堂出來,至祖墳掃墓後,到百丈漈發電廠參觀。文成縣府以豐盛午餐招待,餐後再遊覽百丈漈瀑布原址,及南田劉伯溫祠,下午返抵家門,約七時許,正好晚餐。一天之內,做了從前必須半個月才能做完的事,可見新中國的公路建設,雖然不夠現代化,卻已比建國前有很大的進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