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/12/09

山西之旅組詩 : 林多樑

1。五台拜文殊

清流激底震雷音,
山勢雄渾意態深;
滿地野花若錦繡,
松風梵唱送佛心。


五台山,又名清涼山,佛教四大名山之一,為文殊菩薩之道場,乃唯一在佛經出現之中國名山。位於山西東北部,共有五峰,故稱五台。北台為最高峰,海拔3800公尺。雖值盛夏,卻甚涼爽。
相傳文殊自五台山赴尼泊爾開山闢嶺,排湖水,興教化,乃建國,至釋迦末尼誕生。故尼泊爾人尊文殊,敬五台。白塔寺即為十四世紀時尼泊爾人所建。顯通寺與洛陽白馬寺為我國最早之寺院。其後有磚石無樑殿及仿木結構之銅殿,都極具特色。
看來六十年代之破壞,似乎並沒有九華山之澈底。許多雕刻極為精緻的石碑和牌坊,仍然完壁無瑕。經過二十來年的修茸復建,已漸復舊觀。但不知佛光寺是否無恙,因其中有宋代四十尊羅漢塑像,為我國藝術之寶也。可惜因時間有限,未曾去追究。不過明代五台山極盛時,有寺廟三百餘所。民國時期,還有百餘。今後能恢復多少,尚不可知也。
1996年應彭坤(坤,原為方方土,中文之星無此字,暫以同義字代)墀校長之邀,往訪山西大學。彭校長囑先作一大型報告,下次來訪,再作較長停留。隨即議定下次來校三週,以兩週講學,一週旅遊。
次日一早,即由外事處派員陪同,直放五台山。出城前,路經太原鋼鐵廠,深灰色煙塵,宛如濃霧,污染之嚴重,得未曾見。據云此等情景,已有許多年,怪不得被聯合國列為世界第一污染城市。1999年再到太原時,情況已有不少改善,仍需繼續努力耳。公路兩旁,平地不多,時見土壑深溝,皆係經年受強風切割之結果,乃西北黃土高原之典型地貌也。



2。太原晉祠

黃土高原難老泉(1)
造成晉水小江南;
唐宮女子宋人塑
(1)
型制寫實寰宇傳。

(1)難老泉,為明末傅青主所題,取詩經永錫難老之意。難字應仄而平,犯格亦顧不得矣。
(2)聖母殿中四十四尊宮女,乃北宋時之塑像,無論神形,皆上乘寫實之作,世所罕見,為中華藝術之瑰寶。

太原晉祠,以建於唐代的聖母殿為主。殿前有難老泉,為晉水之源。由於充分的泉水終年不斷,造成黃土高原難得的晉水流域,有山西江南之美稱。泉眼邊可見建於北齊之八角亭。由此水潭分為晉水南北兩大渠。今日太原晉祠,其實已發展成範圍廣大的公園。
1996年,應彭坤(坤,實為方方土,中文之星無此字,暫以同義字代)墀校長之邀初訪山西大學,校方接待甚為熱情。自五台山返校後,曾於週六抽空前往遊覽。


3。山西大學

三晉古蹟半漢唐,
名城直溯周文王;
山西改進步伐慢,
不意大學歷史長
(2)

1)今平遙縣就是在周文王時代設治的。
(2)山西大學初創於1902年,以中英庚款五十萬兩白銀設山西大學堂,乃是全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。

筆者雖曾在1995年以前兩度到山西,先後訪問過大寨和雲崗,但只看到落後面,對山西的認識其實極為淺薄。1996年應彭坤墀校長邀,(坤,應為方方土,軟件缺此字。)訪問山西大學,曾訪問晉祠並遊覽五台山。
1999年再承彭校長安排,於講學任務完成後,參觀遊覽許多地方。方知山西名勝古蹟遍佈全省,旅遊事業潛力無窮。如能以專業觀點規劃,大力發展,要比煤鐵等重工業,更有利於環境保護。


4。應縣佛宮木塔

古塔佛宮近昊天,
木材結構歷千年;
高原黃土風沙烈,
萬古觀瞻百世傳。


山西應縣,有木塔佛宮。塔高六十六公尺,外觀五層,內藏四暗層,共九層。全部為木結構而不用鐵釘,建於遼代,已有千年歷史。因為時間不允許,我們並未入塔細看。如此高大之木材建築,在西北高原經常強風沙的環境中,屹立不倒,洵為奇蹟。不愧被稱為萬古觀瞻,希世之珍。近年因遊客眾多,在其周圍已形成旅遊小鎮。


5。神奇懸空寺

飛檐削壁架高空,
木柱支撐翠幛中;
寶殿神宮皆具備,
崇樓疊宇又相通。


北嶽恆山,主峰海拔2017公尺,位於山西省北部渾源縣境內。恆山第一景就是翠屏峰絕壁上的懸空寺,建於一千五百年前北魏時期。亭台殿閣,崇樓疊宇,均以長廊及木梯相連。整體建築看似貼於削壁之中央部位,其突出部分則以原木長柱支撐於懸岩之上,為建築史上少見。懸空寺之神奇處,在於歷經一千五百年,居然雄姿依然。
1999年,承山西大學彭坤墀校長邀請,(坤,應為方方土,軟件缺此字。)講光學與固體的光學性質兩週。適逢國慶放假,我夫婦二人乃由外事張處長陪同,遊覽名勝古蹟一星期。自太原北上,經應縣、恆山、大同, 然後南下經平遙、臨汾、壺口、運城、解州、永濟、蒲州,最後送到西安機場飛烏魯木齊。一路上幾乎把山西省著名景點一網打盡,盛情十分可感。


6。北嶽恆山

三關故壘在金龍,
絕壁飛檐寺掛空;
石刻恆宗道家地,
琴棋台上有仙蹤。


恆山,位於山西渾源。四千多年前,就被禹貢列為北嶽,世稱塞北第一山。恆山門戶金龍峪,北宋楊家將守三關時,曾為屯兵之地。高崖絕壁,修築敵樓棧道,其遺跡至今猶在。進入金龍峪,即見奇景懸空寺。山中摩崖石刻甚多,大部為蔓草遮蓋,但恆宗二字巨大而明顯。山上除了許多道教廟宇外,佛教寺院也不少。還有琴棋台,傳說乃呂洞賓在此彈琴下棋所留。


7。再訪雲崗石窟

東西文化互交叉,
西北戎狄來亂華;
始創洞岩刻佛像,
石窟藝術綻新花。


雲崗,在山西大同西北約十五公里處。北魏統一西北各民族,建立強大王朝,也引進了西域及中東文化。所謂五胡亂華的南北朝時期,正是中華民族融合時期。北魏文成帝接位(460AD),拜曇曜為沙門統,並以師禮待之。在武州塞開鑿石窟五,世稱曇曜五窟。是為雲崗石窟之始,亦為我國石窟石刻佛像之始。隨後發展大小洞窟,連綿不斷,長達一公里。雲崗石窟雖較敦煌、涼州略晚,但敦煌與涼州石窟,卻主要是壁畫和泥塑佛像。北魏王朝崩潰,退出大同前,曾用泥土塗封石窟,從此湮沒。直至1903年,才由一牧羊人無意中發現。
筆者曾於1985年,由內蒙古大學特布信校長陪同,初次遊覽雲崗石窟。當時運煤鐵路在石窟前通過,煙塵落於山崖表面。覺得中國為求外匯而不顧文化遺產,十分無奈。1999年,我夫婦由山西大學接待,再訪雲崗。見鐵路已經遷至山後,空氣清明,環境大為改觀矣。


8。晉北引水工程

引水北流向雁門,
本來決策為人民;
工程巨大毋需怕,
怎奈黃河水量貧。


在往返雲崗高至太原的高速公路上,沿途不時可見東邊山上有大口徑水泥管,及大型機械在動,看來是有大工程在進行。據說乃是從黃河向晉北引水的巨大工程,筆者並未深信,覺得它更像國防工程。如果確屬引水,則不免又是一項偉大的浪費工程,因為一個簡單的事實,就是黃河無水可引也。


9。無影無蹤娘子關

入晉首經娘子關,
山川地勢換新顏
(1)
誰家女將守邊界,
公主駐軍欲保安
(2)

(1)娘子關在山西平定市東北和河北井陘交界處,顯然因建高速公路而改變了地貌。
(2)返美後查書得知,因唐平陽公主駐兵而得名。

1999年九月,筆者訪問清華高等研究中心及北京大學,住於北大在校園外新建之賓館(忘其名)。山西大學外事張處長來接往太原,請教他高速公路在何處進入山西境。他說娘子關,我說咱們到時下車看看。不料一點關影子都沒有,因問娘子為誰,亦無人能答。


10。平遙古城

破舊立新遍地遵,
保留遺產多方尋;
古城聯國集資養,
縣邑平遙碩果存;


自太原南下,高速路一小時多抵平遙。這是聯合國文化遺產,不可交臂而過。我們日程太緊,祇能在近年整修好的城樓上走一圈。平遙始建於周文王,歷史悠久。作為一座縣城,城門與城樓的規模,可以說相當大了。雖然無暇進城,不過居高臨下,已可見全城建築,均屬明清型式,且保存完好。同時也能對街道佈局,與市面情況獲一印象。


11。黃河壺口瀑布

波濤洶湧搶出壺,
勢若強龍風雨呼;
咆哮奔騰一步落,
金黃瀑布世間無。


壺口瀑布之名,如雷貫耳。既然有機會遊覽山西,當然要去領略其氣勢。我們於清早自臨汾出發,計劃到運城過夜。路程並不長,全程不過三百公里之譜。這一段黃河是山西和陝西的分界河,東岸是山西境內的太行山。從吉安去壺口,必須翻過一座山,而公路條件較差,路況不佳。我們到達壺口午餐後,已近三點。參觀遊覽,逗留約二小時,回程仍需翻山。誰知天黑遇上大霧,幾乎伸手不見五指。山路既窄又曲,更無車道線。再加公路欠缺標誌,沿邊並無護欄。張處長必須密切注視右側路面,隨時指點司機慢慢移動,以免翻車。不僅他們二人緊張,我們坐在後座,也同樣緊張。如此緊密合作,幾達兩小時,終於開出了大霧籠罩區。車抵運城賓館,已近半夜矣。
壺口落差不大,不過地形奇特,水色金黃,如果波濤洶湧水量宏,應當很有可觀。可惜我們在十月枯水期去,水量小而流速慢,全無氣勢,祇好憑想像來描寫了。倒是高空有人走鋼索,豎蜻蜓,獨輪車,頗為驚險。



12。解州關帝廟

尋兄千里走單騎,
掛印封金志不移;
廟享春秋忠義祀,
獨尊武聖古來稀。


關羽,被尊為武聖,封為帝君。千餘年來,關帝廟遍佈全國各地。但規格最高,規模最大者,莫過於解州關帝廟。始建於隋開皇九年(584),大殿有盤龍浮彫石柱說六根。順道往訪,已近黃昏。解說員業已下班,正要回家。經司機與她商量,特地為我們加班,服務精神甚為可嘉。


13。永樂宮壁畫

各路神仙齊赴會,
天宮盛況精工繪;
黃河築壩三門峽,
永樂遷移存國粹。


永樂宮祀呂洞賓,建於元代,為現存最大的道教祖庭。自1247至1358,全部工程和壁畫歷111年始完工。原址在芮城縣呂祖故里永樂鎮黃河邊上,最寶貴的是共有面積達1005。68平方公尺的壁畫。其中三清殿內牆的巨幅壁畫朝元圖,高4.26公尺,面積 403。34 平方公尺。繪有四對帝后,各有儀仗及文官武將玉女隨侍。共289尊工筆重彩神像,保存完美,色彩鮮明。
東壁主神為皇天后土,即太上昊天玉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砥,其後乃主管山川地理各路神袛。西壁為東王公西王母,或東華上相木公青童道君和白玉龜台九靈太真金母元君,後隨主管氣象八卦及人生諸神。北壁乃中宮紫微北極大帝和勾陳星宮天皇大帝,周圍乃主管天上星辰之神。南面大門兩側則為南極長生大帝和東極青華太乙救苦天尊,後隨十位文人學士,據考證皆古代黃老學思想家。純陽殿內壁畫203平方公尺,名為純陽帝君神遊顯化之圖,其實乃呂洞賓畫傳。
五十年代一面倒時期,由蘇聯專家建議在三門峽修築水庫。預期建成後必將淹沒永樂
宮,因而動員全國精英,將整座建築拆散後,依原樣遷建於現址。這項工程明顯需要各方面的精英人物,並非小題大做。因為將牆上的千年巨幅壁畫,運到新址,再貼回重建的牆上,而看不出痕跡,確實必須許多不同行業的專家合作才行。從1959至64,全部遷建工程用了五年。事實上三門峽水庫築成後,始發現攔沙必將造成巨災,根本不能蓄水,所以成了中國最偉大的浪費工程之一。據說當年還有許多專家,只因認為泥沙無法控制,不同意在三門峽建壩,而被打為右派。可見當權者無知,對國家與人民能有多大之危害了。


14。普救寺訪西廂

遊覽普救訪西廂,
曾為張生作洞房;
當世許多大齡女,
願知何處覓紅娘。


西廂記膾炙人口,但普救寺在山西永濟,卻並非人人皆知。我們不僅訪問了普救寺,還試了一下幫助張生跳牆的那株樹呢。祇不過看起來,這株樹似乎還年青,不似五百年以上的老樹,恐非原物。


15。黃河蒲津渡拉橋鐵牛

出壺黃水入平原,
鐵索浮橋秦晉連;
橫跨河面民眾便,
鐵牛負重鎮河邊。


黃河出了壺口,河面逐漸變寬。流速自然降低,但進入華北平原,並無明顯河道,橫渡困難。1989年,在永濟西北十五公里,古蒲州黃河故道旁,挖出牡、牝、犍、犢四頭鐵牛。它們各有牽牛的牛倌,而且分屬維吾爾、藏、蒙、漢四族。據考證,鐵牛鑄於唐代開元年間,作為蒲津渡鐵索浮橋拉索之橋頭堡。對岸陝西境內應有同樣四頭,尚未發掘。兩岸這些鐵牛,加上浮橋鐵索,總重量相當於當時全國一年的產量,可見其規模。今在永濟挖掘原址建館展覽,離黃河已有十餘公里,可見歷來河道變遷之大。


16。黃河渡口

滾滾黃河陝晉分,
急流天險阻行人;
昔時苦候扁舟渡,
高速如今直入秦。


山西與陝西交界的黃河渡口,現有高速公路連結兩省,可自太原直達西安。


17。 文革紅旗大寨印象

參觀大寨到昔陽,
削盡青山遍地黃
(1)
敢問何方來灌溉,
山頭尚有小池塘
(2)

(1)出昔陽火車站,一眼望去,不覺大為吃驚。原來整個昔陽縣城,高低山坡全變成黃色乾梯田,種著不很健康的玉米。如此大規模地破壞自然環境,豈是國家之福,預料必難維持太久。卻沒想到不出三月,此一文革紅旗即被砍倒矣。
(2)其時大寨書記陳永貴公出,在北京任副總理。由賈副書記陪同解說,請教他用甚麼方法灌溉,他帶我們去看水源。到山頂養鹿場,見一人工水池,但蓄水量甚少,可供養鹿有餘而已。

1978年應劉達校長邀請,在清華大學講學三個月。承清華熱誠招待,經教育部安排,一家四口在全國範圍旅遊一個月。問我要去那些地方,第一站就選大寨,想看看為何全國農業要學它。但見山間許多隊伍,以紅旗前導在走動。原來他們都是全國各地派來取經、學習的。如今回憶,仍有所感,乃賦詩兩首:


其一:
時在文革大寨紅,
會同大慶領農工(1)
山坡遍地梯田築,
全國農村樣板從。

其二:
自力更生稱樣板,
開山闢地求增產;
取經朝聖展紅旗,
懷滿激情英美趕。

(1)當時在大陸,農業學大寨、工業學大慶的標語,在全國範圍內到處可見。不僅如此,個人所見農村,梯田遍佈山坡,而樹木甚為稀少。看來確實在學大寨,並不只是標語和口號而已。祇不過如此努力,而欲超英趕美,難矣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