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7。北京大學與中國
學術龍頭文理科,
黌宮培育盡菁莪;
投身五四爭民主,*
三角論壇似海德。*
註:
(1)是北大學生發動反對日本二十一條,而導致五四新文化運動,提倡民主與科學,改變了社會風尚。
(2)倫敦海德公園之內,有一小廣場。可供任何人,在任何時候,對任何事,發表任何個人意見。北大校內有塊三角地,亦常有人發表個人意見。
北京大學在中國學術界的龍頭地位,除了清華國學研究院時期,一直是無可爭議的。北大學生對國事之關心,往往也足以引起全國學生景從。1978年以後,常到北大作學術訪問,但也有兩次與校長接觸。
1980年到京,為北京市高校系統與吾校紐約州立大學(水牛城校區),建立交換合作關係。在友誼賓館接北大韓天石書記電邀,再到同一會議室,談談與美國大學交流有關的問題,沈克琦副校長在座。
1989年,曹昌祺教授邀請,預定六月上旬再訪北大。不料發生六四事件,由四川大學送至九寨溝,住了一週。回校後,外辦問是否直接飛香港。筆者以為除非安全有問題,應按原計劃繼續講學行程,不過推遲一星期而已。經聯絡後,北大外辦認為安全不成問題。於是六月十五從成都飛京,才知北大已成空校。筆者於五月三十離京赴蓉,半個月後,整個京城已經過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。住在勺園一套房,但勺園五座大樓,除一位管理員外,似乎只我一位客人。因校內廚房已全部關閉,三餐必須到大門外暢春園飯館用餐。而校門則由武警守衛,豈止門禁森嚴,簡直如臨大敵。大概筆者乃唯一外人,可大搖大擺進出校門,而不受盤查的了。第二天,丁石蓀校長、物理系趙凱華主任及曹昌祺教授等三位,同來探訪。聊了幾近兩小時,方盡歡而散。這次在北大住了五天,因為無學可講,而且校門進出不方便,除偶而接待訪客,天天外出訪友或逛街。親身體會六四前後北京之變化,以及一般人民的反應,可謂機會極為難得,不可不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