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6/12/09

《詞》 望江南 --上海南京路印象

(望江南,又名憶江南,夢江南。二十七字,三平韻。三四兩句,以對偶為宜。)

南京路,
上海市中心。
貨品名牌均到此,
旅遊訪滬必來臨,
但見滿街人.

三十載,
換骨又脫胎。
燦爛霓虹燈火耀,
悠閒遊客四方來,
商店戶常開。


1973年初次回國,到處可見人多。但上海南京東路的人行道上,人口密度必定是世界最高之處。比之一般戲院滿座時,有過之而無不及,令人印象極為深刻。自八十年代起,上海開始市區改建。近二十年來,進步神速。今日上海已完全成為現代繁華大都市,而南京東路則頗具歐陸市街之風華。因路面加寬,又禁止機動車輛通行,雖然人多依舊,而密度則已大為降低矣。

2003年春,應珠海科學教育發展公司賈肇川董事長之邀請,研究討論籌建國際學院。並由其陪同道經上海,住九江路中福大廈酒店。抽空到南京東路作一巡禮,看到這三十年間上海的改變,簡直難以想像,因而再填一闋望江南,補成雙調。

蘇州寒山寺

細柳前門垂水邊,
崇樓後院近雲天;*
鐘聲梵唱招香客,
張繼楓橋百世傳。*


注:
(1)寒山寺後院,新建仿古高閣庭園,頗具規模而無商業氣息。
(2)唐張繼詩楓橋夜泊,特受東瀛文人喜愛。相當部分遊客因讀此詩而知蘇州有寒山寺


1973年由良方兄陪同,初次遊蘇州,到過寒山寺。以後多次應蘇州大學邀請訪問,由李振亞教授陪同,也常去寒山寺。見其維修加建,以及環境整理,年有進步。1999年再去,則後院新庭園已完工,似有唐風。見微知著,國內致力文物復建,成效卓著。但願更上一層樓,重建國人對中國文化之信心。

紐約巨災

金融巨廈號雙星,
傲立紐約蓋世名;
絕代凶殘施辣手,
全民傷痛悼精英。


2001年九月十一日,恐怖組織劫持客機,直衝紐約雙子星金融大廈及華府國防部。致使數千精英人物消失於頃刻之間,舉世震驚。

台灣天災頻仍

臺灣寶島號蓬萊,
國泰民安財路開;
群醜當權生態亂,
天災人禍不時來。


首兩句寫1995年前情況,而後兩句則近三年之事也。

《詞》 望江南 雙調 --中國科技大學

(望江南,又名憶江南。二十七字,三平韻。三四兩句,以對偶為宜。宋人常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,謂之雙調,正好可作今昔對比。)

中科院,建校育英才。
豈料京城狂燄起,春風幸到合肥來,
移地把苗栽*。

開放後,改革振人心。
全國科研稱重鎮,精英學子入黌門,
鼓勇往前奔*。

注:
(1)1973年探親之行,初至合肥,訪中國科技大學。該校乃中國科學院唯一直屬大學﹐原在北京,因執行副主席林彪第一號命令,遷出京城,但並無目的地。全校人員與器材,在火車上東遊西蕩,達數月之久。終獲安徽省同意接收,將安徽師院遷至蕪湖,而以合肥原址撥予,乃得安頓。余到訪時,器材尚未拆箱,多數員工散居於周圍稻田臨時搭蓋之茅屋中。時值軍管期間,舍親因余來訪而獲配宿舍。他們於1976年,移居美國至今。
(2)1985年,一家四口往訪時,則住校內專家樓。當時校舍已甚具規模,而學術水平仍居前列。1986年,副校長方勵之訪美,專程來Buffalo,邀請余為客座教授。1987年,由滕藤校長正式頒發聘書,以後更經常訪問。直至1999年,再接朱清時校長簽發之正式聘書。欣見學校發展,突飛猛晉。除科系較集中,不夠全面外,實屬一流大學。

清明節

春回大地百花陳,
海外思親欲報恩;
故國祖塋隔萬里,
心香數瓣祭先人。


筆者自1948年離家,赴台觀光。原擬翌年到滬,投考大學。不意戰局發展,歸途受阻,乃留台十年, 於1958年來美繼續學業。至1972年Nixon總統訪華,打開中國開放之門。經楊振寧先生指點,順利獲得簽證,於1973年回鄉省親。相隔整整二十五年,始再見父母親。得知因我個人在台而殃及高堂,歉疚無已,幸不久即得平反。以後雖經常回家,怎比得每日隨侍。十年前,雙親先後仙去,而今墓木已拱,唯有銘刻於心,時常回憶耳。
南洋詩家徐持慶、譚雅內二兄發起吟詠清明。筆者讀書不多,無法用典。祇能附庸風雅,以俗語表達心意而已。

《七絕》 和亦涵兄春意 : 林多樑

窗外枝頭綠意新 , 簷間乳燕叫聲頻 ;
野花山麓思開綻 , 書室焚香待玉人 。